研学实践(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欢迎您,今天是:2025年04月27日
手机端
加入收藏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教育部:我国高校思政课教师数量首次突破10万人大关
0
发布时间:2020-12-04 浏览数:867

12月3日,教育部召开教育2020"收官"系列第二场新闻发布会,介绍“十三五”期间高等教育事业改革发展、高校人才培养、思政工作、科技创新情况。

微信图片_20201204190450.jpg

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司长刘贵芹介绍,五年来,教育部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铸魂育人,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全面贯穿、有机融入各门思政课,指导推动37所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所在高校率先全面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制作推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配套课件,点击下载量超过1800万次。2019年创新设立思政课教师“周末理论大讲堂”,邀请权威专家及时导学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和在《求是》发表重要文章50余篇,累计培训200多万人次。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学习领航活动,通过大学生讲思政课、微电影大赛、夏令营等活动,提升大学生对思政课的参与度和获得感,2019年有65部“我心中的思政课”微电影优秀作品在“学习强国”上线,一个月浏览量达73.7万次。

2020年6月,一项涵盖不同办学层次高校,涉及六大类学科专业5000余名专科、本科、硕士、博士学生的第三方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取得突出成效, 98.3%的学生认为思政课教师能够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刘贵芹指出,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截至2020年11月,登记在库的全国高校思政课专兼职教师总数为106411人,首次突破10万人大关,比2015年增加44290人。“十三五”时期高校思政课教师年均增长率达14.4%,其中专职教师由2015年的43353人增加到71749人,五年共增长65.5%。

  按照思政课教师“六个要”标准,加大培养培训力度。教育部开通“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坚持从大平台里找突破、从大数据中找规律、从大展示中找质量、从大协作中找力量,对中宣部、教育部举办的“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轮训班”相关课程进行封闭式直播,实现了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同步接受国家级示范培训。

  高度重视思政课教师后备人才培养工作,构建起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2018年起首次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科专业,累计招收本科生800余人。实施“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后备人才培养专项计划”,累计增加博硕士招生指标6070个。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博士点数量在各学科中名列前茅,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硕博在校生总规模超过62000人,成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源头活水。

  刘贵芹介绍,据统计,“十三五”期间中央财政对高校思政课建设的直接投入达4.7亿元。其中,2016至2019年,中宣部、教育部建设37所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支持经费1.1亿元;教育部累计向高校思政课建设投入专项经费近1.5亿元。国家社科基金思政课研究专项已累计设立302项,支持经费6000余万元。

  2020年起,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新设立1亿元的“高校思政课研究专项”,重点开展思政课教学重点难点问题、教学方法改革创新等研究和建设,正在组织申报的“手拉手”集体备课中心、虚拟仿真体验教学中心、教学创新中心等项目,引起广泛关注,这些项目投入建设后,将对新发展阶段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发挥重要的支撑引领作用。

  最后,刘贵芹说,总的来看,“十三五”时期,高校思政课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改革创新的政策体系健全完善、教师队伍规模迅速壮大、教书育人能力素质显著增强、课程质量和水平不断提升、物质保障条件大幅加强,高校思政课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格局性变化,更好发挥了立德树人关键课程作用。



官方微信
手机移动端